名家名曲系列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一 巴爾托克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》】
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》表露出巴爾托克摯情的一面,這首本來是做為雙鋼琴協奏曲,為他和夫人Ditta Pásztory 作為同台演出之用。

當他自知無法再起,夫妻合作已經不可能時,於是改寫成單鋼琴協奏曲,決心在死前完成,以此精心之作現給愛妻,表達對他堅定而終生不渝的愛情。

他死後次年在美國演出,立刻造成轟動,一位著名的樂評家曾這樣寫「這是一首以傳統手法寫成的三樂章鋼琴協奏曲,曲式組織嚴密,結構正規,樂風充滿信心。雖然作曲這受癌症所苦,以致奄奄一息地步,但全曲的精神、力量與氣勢卻毫無身心枯竭意味。最感人的是第二樂章慢板,音樂非凡沉著平靜,聽得出被肉體痛苦煎熬的精神昇華,以及對將永別的愛妻慰藉之摯情。」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laY_d3uG6A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二 理察.史特勞斯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】

西元1896年,作曲家理察.史特勞斯寫下這首同名交響詩。樂曲中使用了多調式的效果,淳樸的C大調,暗示自然萬物的景象,而只相隔半音的B大調,則描述人類的精神與轉換。

樂曲內容分成四個部分,第一部由描寫朝日昇空的管風琴低沉咆哮樂音,小號吹出莊重的大自然主題,是全曲最經典的段落。第二部則是從賦格曲式中展開,闡釋對科學的看法。

第三部相當於樂曲中的再現部,將先前出現過的主題融合在一起,最後由銅管吹奏著信號曲,催促著人們從混沌中再次站起。第四部尾奏,以酒神般的舞蹈之歌,代表超人的快樂,在平靜的「夜之歌」後,以多調式結束全曲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yJwbwWg8uc&list=PLE0FB71F53BC3229F&index=1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三 拉赫曼尼諾夫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》】


自從數年前的日劇《交響情人夢》出現之後,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,甚至不常接觸古典音樂之人也能略知一二。

第一樂章由強烈的和絃展開引出憂鬱黯沉的第一主題,隱約暗示著蠢蠢欲動的爆發力;緊接著低沉磅礡的弦樂帶出第一主題,雲海般狀況的弦律就此展開序幕。時而憂鬱的高唱弦律,隨著鋼琴與樂團間如對話般的對抗,第二主題隨著明朗與激動與第一主題互相交疊,在管弦樂團越趨激昂的推動,鋼琴猶如那綻放的燦爛煙花,構成如狂風驟雨般的壯麗。

第二慢板樂章乃充分展現抒情旋律,不似第一樂章的陰鬱,充滿幻想式的天籟貫穿全曲;弦樂靜悄悄地由幽暗引入,鋼琴尾隨,木管吟唱出動人旋律,最後以甜美寧靜的鋼琴獨奏收尾。

第三樂章是絢麗的詼諧曲,樂團與鋼琴時而陰鬱時而優雅的對話,有別於第二樂章;經幾番戲劇性的轉折,以強有力的機動樂聲,好似從崎嶇陰谷走向勝利的激情。

整首協奏曲壟罩著陰暗卻蘊含力量,優雅卻又神秘;聆聽至動情之處,眼淚總是難以自持地滑落,此首曲子總能喚起人們心底最深處的柔軟。無論如何,希望您也喜歡這首協奏曲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na-_bCgb70

 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三 莫札特《小星星變奏曲》】

此曲創作於1778年初夏旅居巴黎時,這是他旅居巴黎時所作的四首鋼琴變奏曲中最傑出的一首。

莫札特的變奏曲,乃是變奏技巧的美好藍本。他的模式之一,就是必定有一段小調變奏,倒數第二段變奏是adagio,最後段採用改變拍子的形態,而此曲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作品。莫札特以節奏與旋律單純簡樸的曲調為主題加以推演及變化,十二段樂曲中每段的音群及音型都做了適度的改變,他變化了節奏、旋律,也變化了和聲,簡單的音樂由他手中呈現出多變的風格,推陳出新使樂曲聽起來活潑而跳躍,在樂曲愉悅的部分,又帶有些淡淡的哀愁,聽起來相當變化多端,充分顯示了作曲上的天份。

本曲為在當時在法國流行的愛情歌曲《媽媽請聽我說》(「Ah! vous dirai-je, maman」 )基礎上創作的變奏曲。該曲的旋律後來被改編成廣泛傳唱的童謠《小星星》,因此之後也將其改稱為《小星星變奏曲》。但《小星星》的歌詞是在莫札特逝世後才創作的,莫札特本人對該命名也無從知曉,因此嚴格來講該命名並並不確切,僅因為簡短而為人所熟知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gkftIrfoeg

 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四 莫札特《雙鋼琴奏鳴曲KV 448-第一樂章》】

這首曲子是莫札特一生唯一一首雙鋼琴奏鳴曲,在1781年的時候,莫札特收了一個優秀的女鋼琴學生,名叫奧爾恩哈默(Josepha Barbara von Auernhammer,1758-1820),為了栽培這位女學生,莫札特寫了幾首讓她習練琴技的曲子,據說除了本曲之外,之前介紹的《小星星變奏曲》也是其中之一。

本曲首演於1781年11月23日,而演奏會的地點就在奧爾恩哈默家。在莫札特所收的學生當中,莫札特對這位奧爾恩哈默小姐的才能,給予相當高的評價,不但為她寫了這首曲子,還把K.296以及K.376-380共六首小提琴奏鳴曲題獻給她,後世因此將這六首曲子稱作《奧爾恩哈默奏鳴曲》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6rXszIRv3k

 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五 莫札特《魔笛》】

魔笛是一齣多元化的歌劇,序曲以奏鳴曲的形式,從降E大調開始,弦樂聲流暢地展開,輕盈表現出美好的時光,也象徵著光的存在。

魔笛中最有趣的角色莫屬於Papageno(補鳥人),在第一幕中的《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》(我是一個快樂的補鳥人)以民謠為基調,後面與另一個補鳥女孩對唱的感覺,表現出捕捉山雞的雞叫聲,則顯得非常生動靈活、快樂美妙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feature=player_embedded&v=87UE2GC5db0

 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六 莫札特《g小調第40號交響曲(KV1 550)》】

莫札特最後的三首交響曲,被後人稱為『莫札特三大交響曲』,聖‧安布洛斯基稱譽這三首作品說:「以絕對音樂而論,真的再沒有比它更完美的作品了。」

而此三首作品中,最後歡迎的莫屬於第40號與第41號了,今日就來就紹第40號交響曲。

這一首是唯一的小調作品,也是他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與受大眾喜愛的了。本交響曲熱情洋溢,也有充滿抒情的樂念,在悲劇性格的背後,還有一種痛苦至極而產生的病態性的亢奮。在悠美旋律的背後,有許多段落值得深刻的去體會與細細品味。據說這首交響曲眾多愛好者之一的舒伯特曾經說過:「從這首交響曲中,可以聽到天使的聲音。」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HbMzu1aQW8

 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七 莫札特《C大調第41號交響曲(KV 551-Jupiter)》】

C大調第41號交響曲是莫札特的最後一部交響曲,不但規模最大,聽來更是壯麗絢爛,是莫札特管弦樂作品中,登峰造極之作,後人將它與希臘神話中的天神「朱彼得」相比擬,因此就有了「朱彼得」的別名,並非始自莫札特,而是改編此曲為鋼琴作品時的作曲家JohannPeter Salomon所命名的。
莫札特在本曲中使用了大規模的賦格曲,因此被稱為「有賦格式終樂章的交響曲」。

莫札特在此完全發揮自己作曲的特色,不但將純熟的作曲技巧表現出來,還在終曲樂章嘗試運用艱難的賦格手法,處理龐大的管弦樂曲,完美融合主音音樂和複音音樂,無怪乎會被稱為是一部天衣無縫的作品,這也是他最後一首創作的交響曲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6RbKWhr0o1c

【名家名曲系列之八 莫札特《G 大調小夜曲(KV 525)》】

這一首是莫札特的第十三首,也是最後一首小夜曲。相信大家只要點開連結,聽到第一句,一定會有種「啊!我曾經在某某聽過這首曲子」。

莫札特在創作本曲的時候,其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歌劇「唐喬凡尼」的創作。其中不知道什麼原因,忽然放下手邊的工作,完成了這一個五個樂章的作品。事實上,這一首曲子由五個樂章所構成,充滿了端莊、合諧與精緻的美感,其中很多地方充滿了作品 522 的影子。

這首曲子在演奏上,本來是寫給比較小型的室內樂團體,後來習慣以樂團的形式來演出,有些版本會加上低音大提琴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DNENgxTJuM

 

Social Share Counters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